电影《心理罪》是继《战狼2》之后,又一部引爆市场的类型电影,备受关注的大IP,也是李易峰转型挑战更有深度角色的第一部作品。他在电影中的表现也证明了之前张宏森局长所说的一句话:别再用‘小鲜肉’总结他们了,他们是正在努力接班、也势不可挡接班的中国新一代青年演员。只要他们‘不迁怒,不贰过’,不‘士而怀居’、‘士而怀土’,他们就是中国电影的未来!
这一版《心理罪》在剧情上基本遵循原作第一个故事《画像》,讲述大学生方木卷入一起“吸血”案,帮助刑警邰伟找出真凶的故事。为了电影类型化的需要,电影对剧情做了一些改动。首先就是方木个人的转变,在电影中省略了前传故事,让方木与陈希之间朦胧的校园感情,就发生在当下,这种做法其实对李易峰的表演是种挑战,也是促进,因为这意味着他必须准确拿捏好方木在陈希遇害前后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现在来看,他完成的很好。
首先是刚出场时的方木,年少气盛,带着自己随身的科技玩具,能飞天遁地的小机器人,一路偷窥、跟踪犯人,科技感、未来感与年轻感恰好符合李易峰青春正茂的外表。突然跳出来指正凶手的一场戏,也把方木这个角色的骄纵和天才的娟狂表现得入木三分。当然,还有偷看陈希跳舞时的懵懂,被拉到陈希面前的手足无措,却又深深的爱恋,都代表着一个少年,一个思维与众不同的天才的另一面。
如果说,之前所说的是方木青春洋溢的一面,那么《心理罪》这部电影,就是要很残酷的打破他的青春,让他飞速地面对成长的残酷,进而达到阐释电影“心理成罪”的主题。
先是与搭档的不合拍,青春与沉稳的天然对立,在李易峰与廖凡两位演员的表演中,直观的表达着。特别是当抓到马凯后,在天台跳舞那场戏,邰伟用蛮横的舞蹈去激怒方木,那一刹那,李易峰表现出青春的自负,以及这种自负甚至是狂妄,在现实之前碰壁的无所适从。当然,更加打破青春梦想的,还在于陈希的死,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孩,因为自己的狂妄,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漂浮在水箱之中,那一刻李易峰撕心裂肺的哭号,恰恰是方木的心理遭受重创,青春彻底崩塌的体现。
其实从冯小刚到廖凡,这些前辈都对李易峰认真的态度赞赏有加,这恰恰是因为李易峰渴望表演,渴望进步,一直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挑战自己。所以他才会选择了《心理罪》、方木这样更有难度的角色。从目前的表现来看,他的表演即便是在廖凡、万茜等演技派面前,也丝毫不显得弱势,也证明了他是大有潜力的青年演员。从他的表现和态度来看,显然是把《心理罪》当做自己三十岁的代表作来看待!
评论